(二)、根據(jù)吐絲圈數(shù)判斷鋼頭部運行至何位置,一般在該位置之前檢查鋼頭部撞擊的位置及原因。
針對廢品箱堆鋼所采取的措施
1、初期安裝時廢品箱翻轉導槽與軋制線偏離,后來重新對廢品箱翻轉導槽底座進行對中處理。
2、翻轉導槽銷子磨細后上蓋上下竄動,嚴重時達0.5-0.6mm,后換用螺絲代替原來的銷子。
3、廢品箱上蓋太輕,易翻開,太重,起不到保護作用,后來對廢品箱上蓋重量加重。
4、對夾送輥后導衛(wèi)進行改造,增大其傾角,避免鋼頭部撞擊吐絲機入口導管。
5、夾送輥中間導衛(wèi)夾具偏,致使中間導衛(wèi)偏,換新夾具。
6、對水冷段導槽制定使用標準:精軋后水冷段中規(guī)格導槽最大磨損直徑不大于24mm,
小規(guī)格導槽最大磨損直徑不大于19mm,偏離中心線不超過2mm,導向管擺動不超過2mm。
劃定維護責任:28架出口至夾送輥處軋制線不對中責任歸生產(chǎn)準備,要求軋制線大校每月一次,小校日修及停車時間即校。軋鋼車間負責檢查是否有鋼頭、鋼渣及水嘴是否活動,水嘴活動由準備承擔;
堆鋼后處理完導槽的對中由軋鋼承擔,水嘴導管擺動由生產(chǎn)準備解決
紅坯質量及影響
1、上道次軋件尺寸過高或過寬會使軋件擠在該道次的進口導衛(wèi)中受阻堆鋼。應觀察軋件頭部受阻的痕跡,作出判斷。
2、軋件頭部在大壓下量軋制時的不均勻變形,頭部低溫或夾渣等原因造成劈頭,引起堆鋼。
3、上道次來料過小,致使軋件與導衛(wèi)間隙過大,造成頭部倒鋼,使軋件在該道次進口導衛(wèi)中受阻引起堆鋼。
4、進出口導衛(wèi)中心線與孔形中心線不一致,上下輥磨損不均勻,傳動部件間隙過大等原因造成的彎頭引起堆鋼。
5、紅坯尺寸設定不當,可引起輥環(huán)斷裂或碎裂。
6、來料尺寸過大會在孔型中過充滿而產(chǎn)生耳子,造成折疊。
7、來料尺寸過小會使軋件來回擺動產(chǎn)生不規(guī)則的耳子,引起不規(guī)則的折疊。
8、粗中軋機組利用了軋件的高溫,增加了軋件的延伸。
9、預精軋機組利用了中間軋件表面質量好,斷面公差小而滿足了精軋機組來料的要求,保證了廢品的減少。
10、精軋機組各架料形符合要求,才能保證正常的連軋關系(預計的微張力軋制效果)。
11、紅坯溫度的高低影響著變形抗力的大小從而影響了電機負荷的大小。
12、溫度較低的軋件會導致軋機彈跳的增加而影響金屬秒流量,造成輕微堆鋼現(xiàn)象。
13、軋件頭部低溫會使頭部寬展增加而堆鋼。
14、軋件溫度高會使其過軟在精軋機組內堆鋼,也會使二次氧化嚴重,造成氧化鐵皮脫落阻塞導衛(wèi)堆鋼。
15、軋件溫度不均勻會造成張力波動從而給成品精度帶來影響。
高速線材技術總結:精軋機組的工藝調整
發(fā)布時間:2025年09月19日 點擊數(shù):
上一篇:高速線材技術總結:精軋機組的工藝調整[ 09-11 ]下一篇:高速線材技術總結:精軋機組的工藝調整[ 09-12 ]